目錄
食譜:我的生酮蛋糕實驗寶典
老實說,剛開始接觸生酮甜點時,我真的懷疑人生。那些網上找來的食譜,有些做出來像磚頭,有些味道詭異(比如過重的蛋腥味或代糖的金屬感),還有些膨脹得超完美,一拿出來立刻就塌給你看,心都碎了。失敗是常態,成功是驚喜,這話一點不假。
經過無數次“以身試糕”,我真心覺得基礎紮實的配方是成功的關鍵。別一上來就想挑戰超級華麗的千層或慕斯,先從紮實的磅蛋糕或者溼潤的馬芬做起成功率比較高。而且,坦白講,市面上很多食譜寫的分量比例,實際操作起來就是沒那麼順手,不是太乾就是太溼。我後來固定參考幾位專門做生酮甜點的部落格主,也自己調整出一個比較穩的基礎生酮蛋糕配方(下面會分享)。
你想過嗎?為什麼有些生酮蛋糕食譜特別強調要把材料放到室溫?這真的差很多!冰冷的奶油、雞蛋和冷藏的奶油乳酪,混合時容易油水分離,烤出來的組織就會粗糙。別偷懶這步。
我還發現一個超級實用的技巧:分蛋法。就是把蛋白蛋黃分開處理,蛋白單獨打發到硬性發泡再拌入麵糊。這招對付杏仁粉這種比較重的粉類特別有效,能讓蛋糕體更輕盈蓬鬆。當然,手法要輕快,別把氣泡攪沒了。第一次成功用分蛋法做出蓬鬆的生酮蛋糕時,我差點在廚房尖叫!
這是我調整後覺得成功率很高的一款基礎生酮磅蛋糕配方,夠紮實,味道經典,適合新手:
基礎生酮磅蛋糕 (6吋模份量) | ||
---|---|---|
粉類 (乾料) | 杏仁粉 | 120克 (一定要細緻的) |
椰子粉 | 30克 | |
無鋁泡打粉 | 1茶匙 (5克) | |
赤藻糖醇 | 60-80克 (看甜度喜好) | |
鹽 | 一小撮 | |
濕料 | 無鹽奶油 | 100克 (室溫軟化) |
全蛋 | 3顆 (室溫) | |
香草精 | 1茶匙 | |
無糖杏仁奶 | 60毫升 (視濃稠度調整) |
★ 我的經驗談:
- 杏仁粉品質是關鍵! 一定要用「超細」的杏仁粉(Blanched Almond Flour),粗的杏仁粉(Almond Meal)烤出來口感會粗糙很多,像吃沙。我買過一次踩雷,整顆心都涼了。
- 代糖選擇: 赤藻糖醇(Erythritol)甜度約蔗糖70%,不太影響血糖,冷卻後有清涼感是正常的。也可以混用部分羅漢果糖(Monk Fruit)增加甜度層次,或加一點點甜菊糖(Stevia)增強甜味。純羅漢果糖很貴,混用比較經濟。千萬別用麥芽糖醇(Maltitol),雖然便宜,但升糖指數不低,腸胃敏感的人吃了容易「跑廁所」,別問我怎麼知道的...
- 液體調整: 椰子粉吸水力超強!不同品牌、甚至同品牌不同批次的吸水性都可能有差異。麵糊的理想狀態是濃稠但可以緩緩流動。太乾就多加一點點杏仁奶或水(一次一湯匙加),太稀就補一點點椰子粉。這個手感要多做幾次才會抓準。
食材:尋找生酮蛋糕的靈魂伴侶
食材選對了,生酮蛋糕就成功了一大半。但生酮烘焙的材料和傳統烘焙真的差很多,剛開始買的時候錢包在哭泣...
核心粉類:
- 杏仁粉 (Almond Flour): 這是生酮蛋糕的基石!提供結構、溼潤度和油脂。就像前面講的,超細杏仁粉是唯一選擇。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那款藍色包裝的CP值很高(我的常備款!),品質也穩定。有些專賣烘焙材料的網店也有不錯的品牌。
- 椰子粉 (Coconut Flour): 吸水怪獸!一點點就能吸超多水分。它提供另一種纖維和風味(淡淡的椰香),幫助蛋糕定型。但絕對不能1:1替代杏仁粉!用量通常是杏仁粉的1/4到1/3。用太多會乾到懷疑人生。選無糖、無新增的就好。
- 黃原膠 (Xanthan Gum) / 洋車前子殼粉 (Psyllium Husk Powder): 這算是生酮界的秘密武器吧?它們是天然的黏合劑和增稠劑,能模仿麵粉裡「麩質」的作用,讓蛋糕更有彈性、減少塌陷。特別是做需要膨發的蛋糕(像海綿蛋糕),加一點點黃原膠(1/4到1/2茶匙)效果顯著。洋車前子殼粉則提供更多纖維,但用量要更小心(1-2茶匙就夠),加太多口感會變黏膠感。
油脂與濕潤來源:
- 奶油 (Butter): 靈魂人物!提供濃鬱香氣和濕潤度。務必用純的無鹽奶油(Unsalted Butter),才能控制鹹度。用前一定要放室溫軟化到手指可以輕易按壓的程度。
- 奶油乳酪 (Cream Cheese): 另一個神隊友!特別是做重乳酪風味的生酮蛋糕或讓蛋糕體更濕潤綿密時(像紐約芝士蛋糕基底)。同樣要室溫軟化。
- 椰子油 (Coconut Oil): 融化後使用,有淡淡的椰子香。精煉過的(Refined)味道較中性,未精煉的(Unrefined/Virgin)椰子味較濃。注意: 椰子油在低溫會凝固,冷藏後的蛋糕口感會變比較硬實。
- 鮮奶油 (Heavy Whipping Cream): 打發可以做生酮鮮奶油裝飾,也可以加入麵糊增加濃鬱感。選脂肪含量>35%的。
甜味劑 (代糖):
這是生酮蛋糕爭議最多也最容易踩雷的部分!
- 赤藻糖醇 (Erythritol): 最常用,甜度約蔗糖70%,幾乎零熱量、零升糖、零淨碳水。優點是穩定、烘焙表現佳。缺點是大量使用時冷卻後會有明顯的「清涼感」(有些人喜歡,有些人不愛),甜味較單一。顆粒狀的在打發奶油或蛋白時比較難溶解,粉狀(赤藻糖醇粉)較好。我通常用粉狀的。
- 羅漢果糖 (Monk Fruit Sweetener): 萃取自羅漢果,甜度是蔗糖的100-250倍(所以市售產品通常混合赤藻糖醇或其他填充劑稀釋),零熱量、零升糖。甜味較自然,沒有清涼感。但純的羅漢果糖非常貴,且因為甜度超高,很難精準抓烘焙需要的份量,建議直接買混合好的烘焙用羅漢果糖(通常是羅漢果萃取物+赤藻糖醇)。
- 甜菊糖 (Stevia): 萃取自甜葉菊,甜度極高(蔗糖200-300倍),零熱量。但容易有苦澀或金屬後味,尤其加熱後。不建議單獨大量使用在烘焙,通常只加極少量來「增強」其他代糖的甜度。選高純度的甜菊糖苷(Reb A)產品異味較少。
- 阿洛酮糖 (Allulose): 新興的明星代糖!口感、甜味(約蔗糖70%)、褐變反應都最接近砂糖,零升糖,熱量極低(約蔗糖10%)。它不會像赤藻糖醇那樣結晶導致冷卻後口感變脆硬,也不會產生清涼感。最大的優點是能讓生酮蛋糕保持濕潤柔軟,組織更接近傳統蛋糕! 缺點是價格較高(越來越普及有降價),且有些人攝取過量可能腸胃不適(但比麥芽糖醇好很多)。烘焙表現極佳,是我目前最愛用的代糖之一!強烈建議試試看!
常用生酮代糖比較表 | 甜度 (vs.蔗糖) | 熱量 | 升糖指數 (GI) | 淨碳水 | 烘焙表現 | 口感/味道特點 | 價格 | 我的評價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赤藻糖醇 (Erythritol) | ~70% | ~0.2 kcal/g | 0 | 0 | 穩定,可用於多數烘焙 | 冷卻後有清涼感,甜味單一 | 中 | ★★★☆☆ (穩定但味道普通) |
羅漢果糖 (混赤藻糖醇) | 依產品 (常標1:1) | ~0 | 0 | 0 | 良好,類似赤藻糖醇 | 甜味較自然,無清涼感 | 中高 | ★★★★☆ (味道較好) |
甜菊糖 (濃縮液/粉) | 200-300倍 | ~0 | 0 | 0 | 差,易有苦味,只用於增甜 | 可能有金屬/苦澀後味 | 低 (用量少) | ★☆☆☆☆ (烘焙不推) |
阿洛酮糖 (Allulose) | ~70% | ~0.4 kcal/g | 0 | 極低 (~0.2-0.4g/份) | 極佳!最接近砂糖 | 甜味自然,無異味,濕潤柔軟 | 高 | ★★★★★ (口感大勝!) |
麥芽糖醇 (Maltitol) - 不建議! | ~90% | ~2.1 kcal/g | 35 | 部分需計算 | 良好 (易上色) | 甜味接近糖,但升糖、易脹氣腹瀉 | 中低 | ☆☆☆☆☆ (千萬別用!) |
★ 真心建議: 剛入門可以從赤藻糖醇或混羅漢果糖開始,熟悉後強烈建議投資阿洛酮糖!口感提升非常有感。
其他重要夥伴:
- 雞蛋: 提供結構、水分和膨脹力。室溫很重要!冰箱拿出來的蛋泡溫水幾分鐘。
- 無糖可可粉: 做巧克力風味生酮蛋糕必備。選天然可可粉或鹼化可可粉(Dutch-processed)都可以,風味不同。
- 堅果/莓果: 增加口感、風味和營養。注意莓果(如藍莓、覆盆子)碳水較高,要適量計算。堅果也要控制份量。
- 香草精/其他萃取液: 提升風味層次。選純天然的,有些廉價品是化學合成的,味道很假。
做法:魔鬼藏在細節裡,手勢決定成敗
材料都備齊了,接下來就是動手做。相信我,生酮蛋糕的做法步驟和傳統蛋糕很像,但細節要求更高,一個小地方忽略,成品就差很多。我摔過的跤,希望你們能避開。
前置作業不能省:
- 材料回溫: 奶油、奶油乳酪、雞蛋,通通提前至少1-2小時拿出來放室溫!這點超重要,我說第三次了。冰冷的材料混合不均勻,容易油水分離,做出來的蛋糕組織粗糙、扁平。不要偷懶!
- 模具準備: 烤模(6吋圓模、磅蛋糕模、馬芬模)塗抹一層軟化的奶油或椰子油,再均勻撒上一層薄薄的椰子粉或杏仁粉(代替麵粉防沾)。鋪烘焙紙更好脫模。用不沾模雖然方便,但養成抹油撒粉的習慣更好。
- 烤箱預熱: 一定要!讓烤箱達到穩定溫度再放入蛋糕。建議使用烤箱溫度計,很多家用烤箱實際溫度都不準。食譜寫175°C,你烤箱可能只有160°C或飆到190°C,差很多!
- 乾濕料分開: 把粉類(杏仁粉、椰子粉、泡打粉、鹽、代糖)在一個大碗中徹底混合均勻(過篩更好)。濕料(軟化奶油、蛋液、香草精、融化椰子油等)在另一個碗混合均勻。
混合麵糊:關鍵步驟!
- 濕料打發: 先處理濕料。將室溫軟化的奶油(和奶油乳酪,如果用到的話)放入攪拌盆,用電動打蛋器打發至顏色變淺、體積變蓬鬆(約1-2分鐘)。奶油沒軟化就打,只會噴得到處都是,打不起來。
- 加入代糖: 將代糖(特別是顆粒狀的)分2-3次加入打發的奶油中,繼續打發至混合均勻、質地更輕盈蓬鬆。如果是粉狀代糖,可以一次加入。
- 加入雞蛋: 這是容易油水分離的關卡!將室溫蛋液一顆一顆加入,每加一顆都要徹底打勻吸收後,再加下一顆。一次加太多蛋液或蛋太冰,很容易導致奶油糊呈現豆腐渣狀(分離)。如果稍微分離了,別慌,加一小匙配方內的粉類進去繼續打,通常能救回來。
- 加入其他濕料: 加入香草精、融化且稍微放涼的椰子油(如果是液體狀)等,攪打均勻。
- 混合乾濕料: 這步手法要輕柔!將混合好的乾料粉類,分2-3次加入濕料中。換成刮刀,用切拌或按壓翻拌的方式混合至看不見乾粉就好!千萬別過度攪拌!杏仁粉沒有麵筋,過度攪拌不會出筋變韌,但它們本身比較脆弱,過度攪拌會把辛苦打進去的空氣消泡,蛋糕就發不起來了。拌勻就好,麵糊可能有點小顆粒沒關係。
分蛋法補充:
如果你採用分蛋法提升蓬鬆度:
- 蛋黃加入濕料奶油糊中(如步驟3加入蛋黃)。
- 蛋白打在另一個絕對乾淨無油無水的盆裡,打到硬性發泡(提起打蛋頭有直立小尖角)。
- 在混合乾濕料的最後,先挖1/3打發蛋白霜到麵糊中,用刮刀輕柔拌勻(犧牲這部分蛋白霜幫助麵糊變輕)。
- 再把拌勻的麵糊倒回剩下的蛋白霜盆中,非常輕柔地翻拌均勻。同樣不要過度攪拌消泡!
烘烤與冷卻:耐心是美德
- 入模: 將拌好的麵糊倒入準備好的模具中,稍微抹平表面。
- 烘烤: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。生酮蛋糕因為材料特性(油脂多、水分少、沒有麵筋支撐),通常比傳統蛋糕更容易外面焦裡面沒熟,或者中間凹陷塌陷。強烈建議:
- 使用烤箱溫度計監測實際溫度。
- 在預熱溫度(如175°C)烤10-15分鐘,讓蛋糕表面結皮定型後,馬上降溫10-15°C(例如降到160°C)繼續烘烤剩餘時間。降溫烤能讓蛋糕內部有足夠時間熟透而不會表面過焦。
- 在蛋糕預計快烤好的時間前10分鐘,插入竹籤或細刀到蛋糕中心測試。抽出來如果是乾淨的(或只有極少屑屑黏著)才算熟了。如果還有濕麵糊,繼續烤5分鐘再測試。因為每個烤箱、模具、麵糊深度都不同,食譜給的時間只是參考!
- 避免中途開烤箱門! 溫度驟降容易導致蛋糕坍塌。
- 出爐與冷卻: 烤好後立刻取出烤箱。不要馬上脫模!先讓蛋糕在模具裡冷卻至少10-15分鐘,讓它稍微定型和收縮,這時再用小刀沿模具邊緣劃一圈,然後小心倒扣或取出蛋糕,放在網架上完全冷卻(至少1-2小時)。超重要! 熱騰騰的蛋糕結構脆弱,馬上切絕對會散掉或塌掉。冷卻過程也是蛋糕內部組織繼續穩定的過程。心急吃不了好蛋糕啊!

儲存與享用:
完全冷卻後,密封儲存:
- 室溫: 1-2天(天氣熱不建議)。
- 冷藏: 可存放5-7天,但口感會變比較紮實(特別是含椰子油的蛋糕)。冷藏後拿出來稍微回溫再吃風味較佳。
- 冷凍: 切片後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密封袋,可冷凍1-2個月。食用前移至冷藏解凍或直接微波短暫加熱。
生酮蛋糕的口感本來就與傳統蛋糕不同,它通常更濕潤、更紮實一點(除非用分蛋法),帶有杏仁或椰子天然的香氣。放寬心接受這種差異,你會發現它的獨特美味。搭配一杯黑咖啡或無糖茶,就是完美的生酮下午茶了!看著自己親手做出來的生酮蛋糕,那種成就感真的超滿足!而且,吃蛋糕不用擔心爆碳水,這種感覺太棒了。
Q&A:關於生酮蛋糕,你可能想問...
Q:我做好的生酮蛋糕中間總是濕濕黏黏的沒烤熟,怎麼辦?
A: 這是常見問題!(我也常遇到)原因可能有:
- 烤箱溫度太高/時間不夠: 表面焦了裡面沒熟。務必降溫慢烤(參考上面做法),並用竹籤確實測試中心熟透。
- 麵糊太濕: 椰子粉吸水力難掌控,液體加太多,或忘了計算食材本身水分(如新鮮莓果)。下次減少液體份量,或補點椰子粉/杏仁粉。
- 模具太大/麵糊太厚: 蛋糕體太厚中心不易熟。換小模具或增加烤時(記得降溫)。
- 沒完全冷卻就切開判斷: 剛出爐中心本來就容易濕軟,等比對過生酮蛋糕的專家指南建議的冷卻時間後再判斷。
Q:代糖的味道我還是不習慣,覺得有怪味或後味,有沒有更接近砂糖的選擇?
A: 我完全理解!代糖確實有個門檻。除了上面提到的阿洛酮糖 (Allulose)是最接近砂糖口感和味道的選擇(強烈推薦試試!),可以試試:
- 將幾種代糖混合使用(如赤藻糖醇+少量羅漢果糖濃縮粉),有時味道會比較平衡,減少單一代糖的異味。
- 增加其他風味壓制,如多加點香草精、可可粉、肉桂粉、檸檬皮屑、或一點點天然香料(如杏仁萃取液)。
- 使用包裝好的混合代糖(如專為烘焙設計的1:1蔗糖替代品,通常是赤藻糖醇+甜菊糖苷等),廠商通常調配過味道較好接受。但要注意成分和淨碳水。
- 時間適應:有時吃習慣了,味覺會適應,就不覺得怪了。
Q:生酮蛋糕可以當作日常點心天天吃嗎?
A: 雖然生酮蛋糕使用低碳水食材,但它通常熱量和脂肪含量非常高(因為用了大量奶油、堅果粉)。它是一種「符合生酮飲食原則」的甜點替代品,但絕對不是熱量低、可以無限量吃的「減肥食品」!適量享用才是關鍵。把它當作偶爾犒賞自己、滿足想吃甜食慾望的選擇,而不是每天必吃的點心。同時還是要攝取足夠的蔬菜、優質蛋白質和健康的油脂來源。過量食用,熱量一樣會爆表,體重一樣會上升哦!(這是我的營養師朋友耳提面命的!)